1 Star 0 Fork 4K

Alan / JavaGuide

forked from SnailClimb / JavaGuide 
加入 Gitee
与超过 1200万 开发者一起发现、参与优秀开源项目,私有仓库也完全免费 :)
免费加入
该仓库未声明开源许可证文件(LICENSE),使用请关注具体项目描述及其代码上游依赖。
克隆/下载
java-concurrent-questions-03.md 31.95 KB
一键复制 编辑 原始数据 按行查看 历史
title category tag head
Java 并发常见面试题总结(下)
Java
Java并发
meta
name content
keywords
多线程,死锁,线程池,CAS,AQS
meta
name content
description
Java并发常见知识点和面试题总结(含详细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线程池

为什么要用线程池?

池化技术想必大家已经屡见不鲜了,线程池、数据库连接池、Http 连接池等等都是对这个思想的应用。池化技术的思想主要是为了减少每次获取资源的消耗,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

线程池提供了一种限制和管理资源(包括执行一个任务)的方式。 每个线程池还维护一些基本统计信息,例如已完成任务的数量。

这里借用《Java 并发编程的艺术》提到的来说一下使用线程池的好处

  • 降低资源消耗。通过重复利用已创建的线程降低线程创建和销毁造成的消耗。
  • 提高响应速度。当任务到达时,任务可以不需要等到线程创建就能立即执行。
  • 提高线程的可管理性。线程是稀缺资源,如果无限制的创建,不仅会消耗系统资源,还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使用线程池可以进行统一的分配,调优和监控。

实现 Runnable 接口和 Callable 接口的区别

Runnable自 Java 1.0 以来一直存在,但Callable仅在 Java 1.5 中引入,目的就是为了来处理Runnable不支持的用例。Runnable 接口 不会返回结果或抛出检查异常,但是 Callable 接口 可以。所以,如果任务不需要返回结果或抛出异常推荐使用 Runnable 接口 ,这样代码看起来会更加简洁。

工具类 Executors 可以实现将 Runnable 对象转换成 Callable 对象。(Executors.callable(Runnable task)Executors.callable(Runnable task, Object result))。

Runnable.java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Runnable {
   /**
    * 被线程执行,没有返回值也无法抛出异常
    */
    public abstract void run();
}

Callable.java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Callable<V> {
    /**
     * 计算结果,或在无法这样做时抛出异常。
     * @return 计算得出的结果
     * @throws 如果无法计算结果,则抛出异常
     */
    V call() throws Exception;
}

执行 execute()方法和 submit()方法的区别是什么呢?

  1. execute()方法用于提交不需要返回值的任务,所以无法判断任务是否被线程池执行成功与否;
  2. submit()方法用于提交需要返回值的任务。线程池会返回一个 Future 类型的对象,通过这个 Future 对象可以判断任务是否执行成功,并且可以通过 Futureget()方法来获取返回值,get()方法会阻塞当前线程直到任务完成,而使用 get(long timeout,TimeUnit unit)方法则会阻塞当前线程一段时间后立即返回,这时候有可能任务没有执行完。

我们以 AbstractExecutorService 接口 中的一个 submit 方法为例子来看看源代码:

public Future<?> submit(Runnable task) {
    if (task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RunnableFuture<Void> ftask = newTaskFor(task, null);
    execute(ftask);
    return ftask;
}

上面方法调用的 newTaskFor 方法返回了一个 FutureTask 对象。

protected <T> RunnableFuture<T> newTaskFor(Runnable runnable, T value) {
    return new FutureTask<T>(runnable, value);
}

我们再来看看execute()方法:

public void execute(Runnable command) {
  ...
}

如何创建线程池

《阿里巴巴 Java 开发手册》中强制线程池不允许使用 Executors 去创建,而是通过 ThreadPoolExecutor 的方式,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写的同学更加明确线程池的运行规则,规避资源耗尽的风险

Executors 返回线程池对象的弊端如下:

  • FixedThreadPool 和 SingleThreadExecutor : 允许请求的队列长度为 Integer.MAX_VALUE ,可能堆积大量的请求,从而导致 OOM。
  • CachedThreadPool 和 ScheduledThreadPool : 允许创建的线程数量为 Integer.MAX_VALUE ,可能会创建大量线程,从而导致 OOM。

方式一:通过构造方法实现

ThreadPoolExecutor构造方法

方式二:通过 Executor 框架的工具类 Executors 来实现

我们可以创建三种类型的 ThreadPoolExecutor:

  • FixedThreadPool : 该方法返回一个固定线程数量的线程池。该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始终不变。当有一个新的任务提交时,线程池中若有空闲线程,则立即执行。若没有,则新的任务会被暂存在一个任务队列中,待有线程空闲时,便处理在任务队列中的任务。
  • SingleThreadExecutor: 方法返回一个只有一个线程的线程池。若多余一个任务被提交到该线程池,任务会被保存在一个任务队列中,待线程空闲,按先入先出的顺序执行队列中的任务。
  • CachedThreadPool: 该方法返回一个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线程数量的线程池。线程池的线程数量不确定,但若有空闲线程可以复用,则会优先使用可复用的线程。若所有线程均在工作,又有新的任务提交,则会创建新的线程处理任务。所有线程在当前任务执行完毕后,将返回线程池进行复用。

对应 Executors 工具类中的方法如图所示:

Executor框架的工具类

ThreadPoolExecutor 类分析

ThreadPoolExecutor 类中提供的四个构造方法。我们来看最长的那个,其余三个都是在这个构造方法的基础上产生(其他几个构造方法说白点都是给定某些默认参数的构造方法比如默认制定拒绝策略是什么),这里就不贴代码讲了,比较简单。

/**
 * 用给定的初始参数创建一个新的ThreadPoolExecutor。
 */
public ThreadPoolExecutor(int corePoolSize,
                      int maximumPoolSize,
                      long keepAliveTime,
                      TimeUnit unit,
                      BlockingQueue<Runnable> workQueue,
                      ThreadFactory threadFactory,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handler) {
    if (corePoolSize < 0 ||
        maximumPoolSize <= 0 ||
        maximumPoolSize < corePoolSize ||
        keepAliveTime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if (workQueue == null || threadFactory == null || handler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this.corePoolSize = corePoolSize;
    this.maximumPoolSize = maximumPoolSize;
    this.workQueue = workQueue;
    this.keepAliveTime = unit.toNanos(keepAliveTime);
    this.threadFactory = threadFactory;
    this.handler = handler;
}

下面这些对创建 非常重要,在后面使用线程池的过程中你一定会用到!所以,务必拿着小本本记清楚。

ThreadPoolExecutor构造函数重要参数分析

ThreadPoolExecutor 3 个最重要的参数:

  • corePoolSize : 核心线程数定义了最小可以同时运行的线程数量。
  • maximumPoolSize : 当队列中存放的任务达到队列容量的时候,当前可以同时运行的线程数量变为最大线程数。
  • workQueue: 当新任务来的时候会先判断当前运行的线程数量是否达到核心线程数,如果达到的话,新任务就会被存放在队列中。

ThreadPoolExecutor其他常见参数:

  1. keepAliveTime:当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大于 corePoolSize 的时候,如果这时没有新的任务提交,核心线程外的线程不会立即销毁,而是会等待,直到等待的时间超过了 keepAliveTime才会被回收销毁;
  2. unit : keepAliveTime 参数的时间单位。
  3. threadFactory :executor 创建新线程的时候会用到。
  4. handler :饱和策略。关于饱和策略下面单独介绍一下。

ThreadPoolExecutor 饱和策略

ThreadPoolExecutor 饱和策略定义:

如果当前同时运行的线程数量达到最大线程数量并且队列也已经被放满了任务时,ThreadPoolTaskExecutor 定义一些策略:

  • ThreadPoolExecutor.AbortPolicy 抛出 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来拒绝新任务的处理。
  • ThreadPoolExecutor.CallerRunsPolicy 调用执行自己的线程运行任务,也就是直接在调用execute方法的线程中运行(run)被拒绝的任务,如果执行程序已关闭,则会丢弃该任务。因此这种策略会降低对于新任务提交速度,影响程序的整体性能。如果您的应用程序可以承受此延迟并且你要求任何一个任务请求都要被执行的话,你可以选择这个策略。
  • ThreadPoolExecutor.DiscardPolicy 不处理新任务,直接丢弃掉。
  • ThreadPoolExecutor.DiscardOldestPolicy 此策略将丢弃最早的未处理的任务请求。

举个例子: Spring 通过 ThreadPoolTaskExecutor 或者我们直接通过 ThreadPoolExecutor 的构造函数创建线程池的时候,当我们不指定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饱和策略的话来配置线程池的时候默认使用的是 ThreadPoolExecutor.AbortPolicy。在默认情况下,ThreadPoolExecutor 将抛出 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 来拒绝新来的任务 ,这代表你将丢失对这个任务的处理。 对于可伸缩的应用程序,建议使用 ThreadPoolExecutor.CallerRunsPolicy。当最大池被填满时,此策略为我们提供可伸缩队列。(这个直接查看 ThreadPoolExecutor 的构造函数源码就可以看出,比较简单的原因,这里就不贴代码了)

一个简单的线程池 Demo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上面的面试题中的一些概念,我写了一个简单的线程池 Demo。

首先创建一个 Runnable 接口的实现类(当然也可以是 Callable 接口,我们上面也说了两者的区别。)

MyRunnable.java

import java.util.Date;

/**
 * 这是一个简单的Runnable类,需要大约5秒钟来执行其任务。
 * @author shuang.kou
 */
public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String command;

    public MyRunnable(String s) {
        this.command = s;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Start. Time = " + new Date());
        processCommand();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End. Time = " + new Date());
    }

    private void processCommand() {
        try {
            Thread.sleep(5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this.command;
    }
}

编写测试程序,我们这里以阿里巴巴推荐的使用 ThreadPoolExecutor 构造函数自定义参数的方式来创建线程池。

ThreadPoolExecutorDemo.java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ArrayBlockingQueu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ThreadPoolExecutor;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TimeUnit;

public class ThreadPoolExecutorDemo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CORE_POOL_SIZE = 5;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X_POOL_SIZE = 10;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QUEUE_CAPACITY = 100;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KEEP_ALIVE_TIME = 1L;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使用阿里巴巴推荐的创建线程池的方式
        //通过ThreadPoolExecutor构造函数自定义参数创建
        ThreadPoolExecutor executor = new ThreadPoolExecutor(
                CORE_POOL_SIZE,
                MAX_POOL_SIZE,
                KEEP_ALIVE_TIME,
                TimeUnit.SECONDS,
                new ArrayBlockingQueue<>(QUEUE_CAPACITY),
                new ThreadPoolExecutor.CallerRunsPolicy());

        for (int i = 0; i < 10; i++) {
            //创建 MyRunnable 对象(MyRunnable 类实现了Runnable 接口)
            Runnable worker = new MyRunnable("" + i);
            //执行Runnable
            executor.execute(worker);
        }
        //终止线程池
        executor.shutdown();
        while (!executor.isTerminated()) {
        }
        System.out.println("Finished all threads");
    }
}

可以看到我们上面的代码指定了:

  1. corePoolSize: 核心线程数为 5。
  2. maximumPoolSize :最大线程数 10
  3. keepAliveTime : 等待时间为 1L。
  4. unit: 等待时间的单位为 TimeUnit.SECONDS。
  5. workQueue:任务队列为 ArrayBlockingQueue,并且容量为 100;
  6. handler:饱和策略为 CallerRunsPolicy

Output:

pool-1-thread-3 Start. Time = Sun Apr 12 11:14:37 CST 2020
pool-1-thread-5 Start. Time = Sun Apr 12 11:14:37 CST 2020
pool-1-thread-2 Start. Time = Sun Apr 12 11:14:37 CST 2020
pool-1-thread-1 Start. Time = Sun Apr 12 11:14:37 CST 2020
pool-1-thread-4 Start. Time = Sun Apr 12 11:14:37 CST 2020
pool-1-thread-3 End. Time = Sun Apr 12 11:14:42 CST 2020
pool-1-thread-4 End. Time = Sun Apr 12 11:14:42 CST 2020
pool-1-thread-1 End. Time = Sun Apr 12 11:14:42 CST 2020
pool-1-thread-5 End. Time = Sun Apr 12 11:14:42 CST 2020
pool-1-thread-1 Start. Time = Sun Apr 12 11:14:42 CST 2020
pool-1-thread-2 End. Time = Sun Apr 12 11:14:42 CST 2020
pool-1-thread-5 Start. Time = Sun Apr 12 11:14:42 CST 2020
pool-1-thread-4 Start. Time = Sun Apr 12 11:14:42 CST 2020
pool-1-thread-3 Start. Time = Sun Apr 12 11:14:42 CST 2020
pool-1-thread-2 Start. Time = Sun Apr 12 11:14:42 CST 2020
pool-1-thread-1 End. Time = Sun Apr 12 11:14:47 CST 2020
pool-1-thread-4 End. Time = Sun Apr 12 11:14:47 CST 2020
pool-1-thread-5 End. Time = Sun Apr 12 11:14:47 CST 2020
pool-1-thread-3 End. Time = Sun Apr 12 11:14:47 CST 2020
pool-1-thread-2 End. Time = Sun Apr 12 11:14:47 CST 2020

线程池原理分析

承接 4.6 节,我们通过代码输出结果可以看出:线程池首先会先执行 5 个任务,然后这些任务有任务被执行完的话,就会去拿新的任务执行。 大家可以先通过上面讲解的内容,分析一下到底是咋回事?(自己独立思考一会)

现在,我们就分析上面的输出内容来简单分析一下线程池原理。

为了搞懂线程池的原理,我们需要首先分析一下 execute方法。 在 4.6 节中的 Demo 中我们使用 executor.execute(worker)来提交一个任务到线程池中去,这个方法非常重要,下面我们来看看它的源码:

// 存放线程池的运行状态 (runState) 和线程池内有效线程的数量 (workerCount)
private final AtomicInteger ctl = new AtomicInteger(ctlOf(RUNNING, 0));

private static int workerCountOf(int c) {
    return c & CAPACITY;
}

private final BlockingQueue<Runnable> workQueue;

public void execute(Runnable command) {
    // 如果任务为null,则抛出异常。
    if (command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 ctl 中保存的线程池当前的一些状态信息
    int c = ctl.get();

    //  下面会涉及到 3 步 操作
    // 1.首先判断当前线程池中执行的任务数量是否小于 corePoolSize
    // 如果小于的话,通过addWorker(command, true)新建一个线程,并将任务(command)添加到该线程中;然后,启动该线程从而执行任务。
    if (workerCountOf(c) < corePoolSize) {
        if (addWorker(command, true))
            return;
        c = ctl.get();
    }
    // 2.如果当前执行的任务数量大于等于 corePoolSize 的时候就会走到这里
    // 通过 isRunning 方法判断线程池状态,线程池处于 RUNNING 状态并且队列可以加入任务,该任务才会被加入进去
    if (isRunning(c) && workQueue.offer(command)) {
        int recheck = ctl.get();
        // 再次获取线程池状态,如果线程池状态不是 RUNNING 状态就需要从任务队列中移除任务,并尝试判断线程是否全部执行完毕。同时执行拒绝策略。
        if (!isRunning(recheck) && remove(command))
            reject(command);
            // 如果当前线程池为空就新创建一个线程并执行。
        else if (workerCountOf(recheck) == 0)
            addWorker(null, false);
    }
    //3. 通过addWorker(command, false)新建一个线程,并将任务(command)添加到该线程中;然后,启动该线程从而执行任务。
    //如果addWorker(command, false)执行失败,则通过reject()执行相应的拒绝策略的内容。
    else if (!addWorker(command, false))
        reject(command);
}

通过下图可以更好的对上面这 3 步做一个展示,下图是我为了省事直接从网上找到,原地址不明。

图解线程池实现原理

现在,让我们在回到 4.6 节我们写的 Demo, 现在是不是很容易就可以搞懂它的原理了呢?

没搞懂的话,也没关系,可以看看我的分析:

我们在代码中模拟了 10 个任务,我们配置的核心线程数为 5 、等待队列容量为 100 ,所以每次只可能存在 5 个任务同时执行,剩下的 5 个任务会被放到等待队列中去。当前的5个任务中如果有任务被执行完了,线程池就会去拿新的任务执行。

Atomic 原子类

介绍一下 Atomic 原子类

Atomic 翻译成中文是原子的意思。在化学上,我们知道原子是构成一般物质的最小单位,在化学反应中是不可分割的。在我们这里 Atomic 是指一个操作是不可中断的。即使是在多个线程一起执行的时候,一个操作一旦开始,就不会被其他线程干扰。

所以,所谓原子类说简单点就是具有原子/原子操作特征的类。

并发包 java.util.concurrent 的原子类都存放在java.util.concurrent.atomic下,如下图所示。

JUC原子类概览

JUC 包中的原子类是哪 4 类?

基本类型

使用原子的方式更新基本类型

  • AtomicInteger:整型原子类
  • AtomicLong:长整型原子类
  • AtomicBoolean:布尔型原子类

数组类型

使用原子的方式更新数组里的某个元素

  • AtomicIntegerArray:整型数组原子类
  • AtomicLongArray:长整型数组原子类
  • AtomicReferenceArray:引用类型数组原子类

引用类型

  • AtomicReference:引用类型原子类
  • AtomicStampedReference:原子更新带有版本号的引用类型。该类将整数值与引用关联起来,可用于解决原子的更新数据和数据的版本号,可以解决使用 CAS 进行原子更新时可能出现的 ABA 问题。
  • AtomicMarkableReference :原子更新带有标记位的引用类型

对象的属性修改类型

  • AtomicIntegerFieldUpdater:原子更新整型字段的更新器
  • AtomicLongFieldUpdater:原子更新长整型字段的更新器
  • AtomicReferenceFieldUpdater:原子更新引用类型字段的更新器

讲讲 AtomicInteger 的使用

AtomicInteger 类常用方法

public final int get() //获取当前的值
public final int getAndSet(int newValue)//获取当前的值,并设置新的值
public final int getAndIncrement()//获取当前的值,并自增
public final int getAndDecrement() //获取当前的值,并自减
public final int getAndAdd(int delta) //获取当前的值,并加上预期的值
boolean compareAndSet(int expect, int update) //如果输入的数值等于预期值,则以原子方式将该值设置为输入值(update)
public final void lazySet(int newValue)//最终设置为newValue,使用 lazySet 设置之后可能导致其他线程在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还是可以读到旧的值。

AtomicInteger 类的使用示例

使用 AtomicInteger 之后,不用对 increment() 方法加锁也可以保证线程安全。

class AtomicIntegerTest {
    private AtomicInteger count = new AtomicInteger();
    //使用AtomicInteger之后,不需要对该方法加锁,也可以实现线程安全。
    public void increment() {
        count.incrementAndGet();
    }

    public int getCount() {
        return count.get();
    }
}

能不能给我简单介绍一下 AtomicInteger 类的原理

AQS

AQS 介绍

AQS 的全称为(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这个类在java.util.concurrent.locks包下面。

AQS类

AQS 是一个用来构建锁和同步器的框架,使用 AQS 能简单且高效地构造出大量应用广泛的同步器,比如我们提到的 ReentrantLockSemaphore,其他的诸如 ReentrantReadWriteLockSynchronousQueueFutureTask 等等皆是基于 AQS 的。当然,我们自己也能利用 AQS 非常轻松容易地构造出符合我们自己需求的同步器。

AQS 原理分析

AQS 原理这部分参考了部分博客,在 6.2 节末尾放了链接。

在面试中被问到并发知识的时候,大多都会被问到“请你说一下自己对于 AQS 原理的理解”。下面给大家一个示例供大家参加,面试不是背题,大家一定要加入自己的思想,即使加入不了自己的思想也要保证自己能够通俗的讲出来而不是背出来。

下面大部分内容其实在 AQS 类注释上已经给出了,不过是英语看着比较吃力一点,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源码。

AQS 原理概览

AQS 核心思想是,如果被请求的共享资源空闲,则将当前请求资源的线程设置为有效的工作线程,并且将共享资源设置为锁定状态。如果被请求的共享资源被占用,那么就需要一套线程阻塞等待以及被唤醒时锁分配的机制,这个机制 AQS 是用 CLH 队列锁实现的,即将暂时获取不到锁的线程加入到队列中。

CLH(Craig,Landin and Hagersten)队列是一个虚拟的双向队列(虚拟的双向队列即不存在队列实例,仅存在结点之间的关联关系)。AQS 是将每条请求共享资源的线程封装成一个 CLH 锁队列的一个结点(Node)来实现锁的分配。

看个 AQS(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原理图:

AQS原理图

AQS 使用一个 int 成员变量来表示同步状态,通过内置的 FIFO 队列来完成获取资源线程的排队工作。AQS 使用 CAS 对该同步状态进行原子操作实现对其值的修改。

private volatile int state;//共享变量,使用volatile修饰保证线程可见性

状态信息通过 protected 类型的 getState,setState,compareAndSetState 进行操作

//返回同步状态的当前值
protected final int getState() {
    return state;
}
//设置同步状态的值
protected final void setState(int newState) {
    state = newState;
}
//原子地(CAS操作)将同步状态值设置为给定值update如果当前同步状态的值等于expect(期望值)
protected final boolean compareAndSetState(int expect, int update) {
    return unsafe.compareAndSwapInt(this, stateOffset, expect, update);
}

AQS 对资源的共享方式

AQS 定义两种资源共享方式

  • Exclusive(独占):只有一个线程能执行,如 ReentrantLock。又可分为公平锁和非公平锁:
    • 公平锁:按照线程在队列中的排队顺序,先到者先拿到锁
    • 非公平锁:当线程要获取锁时,无视队列顺序直接去抢锁,谁抢到就是谁的
  • Share(共享):多个线程可同时执行,如 CountDownLatchSemaphoreCyclicBarrierReadWriteLock 我们都会在后面讲到。

ReentrantReadWriteLock 可以看成是组合式,因为 ReentrantReadWriteLock 也就是读写锁允许多个线程同时对某一资源进行读。

不同的自定义同步器争用共享资源的方式也不同。自定义同步器在实现时只需要实现共享资源 state 的获取与释放方式即可,至于具体线程等待队列的维护(如获取资源失败入队/唤醒出队等),AQS 已经在顶层实现好了。

AQS 底层使用了模板方法模式

同步器的设计是基于模板方法模式的,如果需要自定义同步器一般的方式是这样(模板方法模式很经典的一个应用):

  1. 使用者继承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 并重写指定的方法。(这些重写方法很简单,无非是对于共享资源 state 的获取和释放)
  2. 将 AQS 组合在自定义同步组件的实现中,并调用其模板方法,而这些模板方法会调用使用者重写的方法。

这和我们以往通过实现接口的方式有很大区别,这是模板方法模式很经典的一个运用。

AQS 使用了模板方法模式,自定义同步器时需要重写下面几个 AQS 提供的钩子方法:

protected boolean tryAcquire(int)//独占方式。尝试获取资源,成功则返回true,失败则返回false。
protected boolean tryRelease(int)//独占方式。尝试释放资源,成功则返回true,失败则返回false。
protected int tryAcquireShared(int)//共享方式。尝试获取资源。负数表示失败;0表示成功,但没有剩余可用资源;正数表示成功,且有剩余资源。
protected boolean tryReleaseShared(int)//共享方式。尝试释放资源,成功则返回true,失败则返回false。
protected boolean isHeldExclusively()//该线程是否正在独占资源。只有用到condition才需要去实现它。

什么是钩子方法呢? 钩子方法是一种被声明在抽象类中的方法,它可以是空方法(由子类实现),也可以是默认实现的方法。模板设计模式通过钩子方法控制固定步骤的实现。

除了上面提到的钩子方法之外,AQS 类中的其他方法都是 final ,所以无法被其他类重写。

ReentrantLock 为例,state 初始化为 0,表示未锁定状态。A 线程 lock() 时,会调用 tryAcquire() 独占该锁并将 state+1 。此后,其他线程再 tryAcquire() 时就会失败,直到 A 线程 unlock()state=0(即释放锁)为止,其它线程才有机会获取该锁。当然,释放锁之前,A 线程自己是可以重复获取此锁的(state 会累加),这就是可重入的概念。但要注意,获取多少次就要释放多少次,这样才能保证 state 是能回到零态的。

再以 CountDownLatch 以例,任务分为 N 个子线程去执行,state 也初始化为 N(注意 N 要与线程个数一致)。这 N 个子线程是并行执行的,每个子线程执行完后 countDown() 一次,state 会 CAS(Compare and Swap) 减 1。等到所有子线程都执行完后(即 state=0 ),会 unpark() 主调用线程,然后主调用线程就会从 await() 函数返回,继续后余动作。

一般来说,自定义同步器要么是独占方法,要么是共享方式,他们也只需实现tryAcquire-tryReleasetryAcquireShared-tryReleaseShared中的一种即可。但 AQS 也支持自定义同步器同时实现独占和共享两种方式,如ReentrantReadWriteLock

推荐两篇 AQS 原理和相关源码分析的文章:

AQS 组件总结

  • Semaphore(信号量)-允许多个线程同时访问: synchronizedReentrantLock 都是一次只允许一个线程访问某个资源,Semaphore(信号量)可以指定多个线程同时访问某个资源。
  • CountDownLatch (倒计时器): CountDownLatch 是一个同步工具类,用来协调多个线程之间的同步。这个工具通常用来控制线程等待,它可以让某一个线程等待直到倒计时结束,再开始执行。
  • CyclicBarrier(循环栅栏): CyclicBarrierCountDownLatch 非常类似,它也可以实现线程间的技术等待,但是它的功能比 CountDownLatch 更加复杂和强大。主要应用场景和 CountDownLatch 类似。CyclicBarrier 的字面意思是可循环使用(Cyclic)的屏障(Barrier)。它要做的事情是,让一组线程到达一个屏障(也可以叫同步点)时被阻塞,直到最后一个线程到达屏障时,屏障才会开门,所有被屏障拦截的线程才会继续干活。CyclicBarrier 默认的构造方法是 CyclicBarrier(int parties),其参数表示屏障拦截的线程数量,每个线程调用 await() 方法告诉 CyclicBarrier 我已经到达了屏障,然后当前线程被阻塞。

用过 CountDownLatch 么?什么场景下用的?

CountDownLatch 的作用就是 允许 count 个线程阻塞在一个地方,直至所有线程的任务都执行完毕。之前在项目中,有一个使用多线程读取多个文件处理的场景,我用到了 CountDownLatch 。具体场景是下面这样的:

我们要读取处理 6 个文件,这 6 个任务都是没有执行顺序依赖的任务,但是我们需要返回给用户的时候将这几个文件的处理的结果进行统计整理。

为此我们定义了一个线程池和 count 为 6 的CountDownLatch对象 。使用线程池处理读取任务,每一个线程处理完之后就将 count-1,调用CountDownLatch对象的 await()方法,直到所有文件读取完之后,才会接着执行后面的逻辑。

伪代码是下面这样的:

public class CountDownLatchExample1 {
    // 处理文件的数量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threadCount = 6;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创建一个具有固定线程数量的线程池对象(推荐使用构造方法创建)
        ExecutorService threadPool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
        final CountDownLatch countDownLatch = new CountDownLatch(threadCount);
        for (int i = 0; i < threadCount; i++) {
            final int threadnum = i;
            threadPool.execute(() -> {
                try {
                    //处理文件的业务操作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表示一个文件已经被完成
                    countDownLatch.countDown();
                }

            });
        }
        countDownLatch.await();
        threadPool.shutdown();
        System.out.println("finish");
    }
}

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呢?

可以使用 CompletableFuture 类来改进!Java8 的 CompletableFuture 提供了很多对多线程友好的方法,使用它可以很方便地为我们编写多线程程序,什么异步、串行、并行或者等待所有线程执行完任务什么的都非常方便。

CompletableFuture<Void> task1 =
    CompletableFuture.supplyAsync(()->{
        //自定义业务操作
    });
......
CompletableFuture<Void> task6 =
    CompletableFuture.supplyAsync(()->{
    //自定义业务操作
    });
......
CompletableFuture<Void> headerFuture=CompletableFuture.allOf(task1,.....,task6);

try {
    headerFuture.join();
} catch (Exception ex) {
    //......
}
System.out.println("all done. ");

上面的代码还可以继续优化,当任务过多的时候,把每一个 task 都列出来不太现实,可以考虑通过循环来添加任务。

//文件夹位置
List<String> filePaths = Arrays.asList(...)
// 异步处理所有文件
List<CompletableFuture<String>> fileFutures = filePaths.stream()
    .map(filePath -> doSomeThing(filePath))
    .collect(Collectors.toList());
// 将他们合并起来
CompletableFuture<Void> allFutures = CompletableFuture.allOf(
    fileFutures.toArray(new CompletableFuture[fileFutures.size()])
);

参考

Java
1
https://gitee.com/a1anx/JavaGuide.git
git@gitee.com:a1anx/JavaGuide.git
a1anx
JavaGuide
JavaGuide
main

搜索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