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tar 0 Fork 165

ElonChung / Java-Review

forked from flatfish / Java-Review 
加入 Gitee
与超过 1200万 开发者一起发现、参与优秀开源项目,私有仓库也完全免费 :)
免费加入
克隆/下载
计算机网络之滑动窗口下产生的粘包问题及其解决方案.md 2.48 KB
一键复制 编辑 原始数据 按行查看 历史
icanci 提交于 2020-10-22 14:37 . 更新java锁和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之滑动窗口下产生的粘包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1、tcp有粘包及udp无粘包

  • TCP 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可靠协议;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往接收端的包,更有效的发到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 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这样,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来了,必须提供科学的拆包机制面向流的通信是无消息保护边界的。

  •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无连接的,面向消息的,提供高效率服务。不会使用块的合并优化算法,, 由于UDP支持的是一对多的模式,所以接收端的skbuff(套接字缓冲区)采用了链式结构来 记录每一个到达的UDP包,在每个UDP包中就有了消息头(消息来源地址,端口等信息),这样,对于接收端来说,就容易进行区分处理了。 即面向消息的通信是有消息保护边界的。

  • 注:tcp是基于数据流的,于是收发的消息不能为空,这就需要在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添加空消息的处理机制,防止程序卡住

  • 而udp是基于数据报的,即便是你输入的是空内容(直接回车),那也不是空消息,udp协议会帮你封装上消息头

2、产生原因

  • 接收端不知道消息的界限,不知道一次提取多少字节数据
  • TCP为提高传输效率,发送方往往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后才发送一个TCP段。若连续几次需要send的数据都很少,
  • 通常TCP会根据优化算法(Nagle算法)把这些数据合成一个TCP段后一次发送出去,这样接收方就收到了粘包数据
  • 产生粘包场景:
    • (1)发送端需要等缓冲区满才发送出去,造成粘包(发送数据时间间隔很短,数据了很小,会合到一起,产生粘包)
    • (2)接收方不及时接收缓冲区的包,造成多个包接收(客户端发送了一段数据,服务端只收了一小部分,服务端下次再收的时候还是从缓冲区拿上次遗留的数据,产生粘包)

3、解决方案

  • 为字节流加上自定义固定长度报头,报头中包含字节流长度,然后一次send到对端,对端在接收时,先从缓存中取出定长的报头,然后再取真实数据
  • 本质上是要在应用层维护消息与消息的边界(下文的“包”可以认为是“消息”)
  • 定长包
  • 包尾加\r\n(ftp)
  • 包头加上包体长度
  • 更复杂的应用层协议
1
https://gitee.com/elonchung/Java-Review.git
git@gitee.com:elonchung/Java-Review.git
elonchung
Java-Review
Java-Review
master

搜索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