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tar 0 Fork 540

siger121 / gitee.io

forked from FlameAI / SIGer 
加入 Gitee
与超过 1200万 开发者一起发现、参与优秀开源项目,私有仓库也完全免费 :)
免费加入
克隆/下载
第8期 星辰大海II - 宇宙.md 56.63 KB
一键复制 编辑 原始数据 按行查看 历史

宇宙副本II.jpg

@谭睿

我觉得都没有超越《旅行到宇宙边缘》和《太阳系奇迹》。我至今还记得看这些纪录片时激动澎湃的心情,仿佛有一种力量牵引着我走向宇宙深处,那时每天都看不够星球纪录片、画不够星球,妈妈开玩笑说:儿子,你来自哪个星球,如果有一天你回到你的星球别忘了带上我和爸爸!现在上了初中,这些星球已经很少有时间再去欣赏。

今天老师推荐一部《宇宙》给你,因为它给我了同样的心潮澎湃,也感谢你的分享让我一直挂念着这个星海的主题。今天《星辰大海II》正是上线了,期待它可以为你的假期生活增添一份色彩 :pray:

@袁德俊

这期封面选用了《宇宙》的截图为主背景,哈勃望远镜带领我们能够去探索宇宙的边界,通过光。而大爆炸前暴胀时期宇宙的涟漪留在宇宙中的图景是我们的起点,而真正创造我们的起点则是恒星的摇篮 —— 星云。这张网红星云想必你不会陌生!它如此绚丽,一颗一颗恒星就在其间创生,就好像我眼前的你一样,未来必将无比璀璨。除了《宇宙》五个章节的标题,霍金辐射的公式(是由英国高能物理学家布莱恩·考克斯教授 手书)作为宇宙的背景,再加上你的分享,和推荐的一片新年演讲《保持热爱,奔赴星海》,共同开启了这新一期 SIGer 的星辰大海之旅。

这首先,就是你的全文分享

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大家好,我是新SIGRE,我的中文名字是谭睿,男生,13岁。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关星辰的故事,但又不知从何说起。我就把我看过的觉得还不错的有关星辰的东西分享给大家吧,也期待大家能一起热烈的讨论,把你们的想法也分享一下。

1. 关于我看过的有关星辰的书籍推荐给大家:

《地球行星的力量》、《认识我们的宇宙》、《恒星真奇妙》、《13颗行星》、《宇宙大百科》、《平行宇宙》。其中《13颗行星》我看了很多遍,现在书已经有些破烂,但书里的内容已经深深扎根在我的脑子里,《平行宇宙》这本是是最值得一读再读的,可惜至今我只读了一遍,里面的知识一知半解,我计划寒假时再读第二遍,希望到时有小伙伴和我一起读。

2. 我看过的有关星辰的纪录片:

《旅行到宇宙边缘》、《宇宙大爆炸》、《宇宙时空之旅》、《行星》、《宇宙的奇迹》、《太阳系的奇迹》、《了解宇宙是如何运行的第一季》、《与霍金一起了解宇宙》、《宇宙的构造》、《当我们离开地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行动》、《行星旅行指南》。其中看得遍数最多的是《旅行到宇宙边缘》《太阳系奇迹》,看这两个记录片时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可以在电脑上看,当时我还在读幼儿园,妈妈买的是VCD光盘,用VCD机器播放,我看了太多遍最后光盘磨损严重无法播放,同样的光盘妈妈又各买了一张。

这几年又新出了一些有关星球的纪录片,但我觉得都没有超越《旅行到宇宙边缘》和《太阳系奇迹》。 我至今还记得看这些纪录片时激动澎湃的心情,仿佛有一种力量牵引着我走向宇宙深处,那时每天都看不够星球纪录片、画不够星球,妈妈开玩笑说:儿子,你来自哪个星球,如果有一天你回到你的星球别忘了带上我和爸爸!现在上了初中,这些星球已经很少有时间再去欣赏。

3. 关于天文馆

我去过很多个城市的天文馆,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北京天文馆、厦门天文馆、香港太空馆。各个城市的天文馆都大同小异,看过这三个天文馆后其他城市的天文馆就觉得没啥意思了。

4. 关于天文社团

作为天文爱好者,一定不会放过参加天文社团的机会。我小学时的天文社团就是一群天文爱好者在社团课上侃大山,分享交流为主,有时为了一个问题争论不休,能争论一节课。有时遇到流星雨老师会组织晚上观看流星雨。暑假里天气晴朗时老师偶尔会带着我们社团成员去山顶观星,暑假的夜里,天幕上群星闪耀,银行璀璨,让人陶醉,不知不觉一夜就过去了,天亮了。

5. 关于天文望远镜

天文爱好者,人手一台天文望远镜是正常的。我的天文望远镜是在小学3年级入手,至今已经5年过去了,该升级换代了。我的天文望远镜是星特朗80DX ,属于专业入门级,看月球无比清晰,看土星也能看清土星环,看木星、金星也很清晰,但看再远的星球力所不及了。我一会上传一些我用星特朗80DX拍摄的星球照片。我的想法是入门还是要买专业级别高一些的专业望远镜,省的总换。

  1. 夜晚观星
  2. 月球全貌照片
  3. 月球局部照片
  4. 土星照片(土星环不太清晰)
  5. 木星及卫星(只看清两颗卫星)
  6. 金星

以上是我个人的体会,对一些刚刚入门的天文爱好者可能会有些用处,对于资深爱好者,我就是班门弄斧了,请大家多多包涵。

我们这一期的主题是: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主要说的是火星,可能源于火星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有地外生命的星球。 截止2021年10月2日,火星上除了咱们中国的“祝融”号火星车和“天问一号”之外,还有美国“奥德赛”号、“欧洲火星快车”号、“侦察轨道器”、“好奇”号火星车、“大气专家”号、“洞察”号、“毅力”号;印度“曼加里安”号(据说已经失踪);欧洲和俄罗斯共同发射的“微量气体探测器”;阿联酋“希望”号火星轨道探测器,总共12个火星探测器。可见各个国家都在探测这颗神秘的星球,并期待人类能登上火星,在火星上开始生活。马斯克(Elon Musk)先前宣布2026年前实现载人飞往火星的目标。

相信总有一天,火星上会有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

科普火星

火星(英语:Mars;拉丁语:Martis;天文符号:♂),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为太阳系里四颗类地行星之一。

欧洲古称火星为“玛尔斯”,古罗马神话中的“战神”,也被称为“红色星球”。古汉语中则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时常变动让人无法捉摸而称之为荧惑。其橘红色外表是因为地表被赤铁矿(氧化铁)覆盖,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则与地球相近,但公转周期是地球的两倍。火星亮度最高可达-2.9等,但在大部分时间里比木星暗。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遍布撞击坑、峡谷、沙丘和砾石,没有稳定的液态水。南半球是古老、充满撞击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低地平原。火星上有太阳系已知最大的山—奥林帕斯山,最大的峡谷—水手号峡谷。火星有两个天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形状不规则,可能是捕获的小行星。根据观测的证据,火星被观察到类似地下水涌出的现象,南极冰冠有部分退缩,雷达数据显示两极和中纬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

@袁德俊 对于火星,我最早关注的是它的最高峰,奥林匹斯山,三倍于地球第三极珠穆朗玛峰。今次再审视火星,将沿着我们的眼睛火星车的视角推进了。再之前奥林匹斯山的学习是,我还设计了一个科幻故事,声称巨大的奥林匹斯山是外形基地,被掏空的地下掩体。:D

说一说这颗像鸭蛋的星球-妊神星 & 八大行星

这颗星球也很神秘,也很疯狂,它的自转速度非常快,没有任何一颗直径大于100公里的已知天体拥有如此的自转速度,所以它疯狂的转动把自己 甩成了鸭蛋形。。

妊神星是柯伊伯带的一颗矮行星,是太阳系的第四大矮行星,它的质量是冥王星质量的三分之一。

在所有的已知矮行星中,妊神星具有独特的极度形变。妊神星呈椭球形,其长半轴是短半轴的两倍。据推算其自身重力足以维持流体静力平衡,因此符合矮行星的定义。天文学家认为,妊神星之所以具备形状伸长、罕见的高速自转、高密度和高反照率(因其结晶水冰的表面)这些特点,是超级碰撞的结果。

妊神星的目视星等为17.3,是柯伊伯带第三亮的天体,仅次于冥王星和鸟神星,使用大型望远镜也可观察到。

妊神星已经被发现的卫星有两颗:妊卫一和妊卫二。 两颗卫星均由布朗团队观测妊神星时发现,发现时间是2005年。 妊卫一直径约为310千米,是两颗卫星中较大较亮的一颗,以近圆形的轨道环绕妊神星公转,公转周期为49天。 妊卫二其质量仅有妊卫一的十分之一,公转轨道为非开普勒轨道,呈高度椭圆形,公转周期为18天。

目前科学家认为,妊神星可能存有冰水,与冥卫一的结果相似。

妊神星表面雪亮,反照率的范围在0.6-0.8之间,与其富含结晶冰的推论一致。阋神星等部分大型海王星外天体的反照率与妊神星相仿或更高。根据表面光谱的最佳拟合模型,妊神星表面有66%至80%的区域被纯结晶水冰覆盖;为高反照率作出贡献的另一种物质科学家推测可能是氰化氢或层状硅酸盐。铜钾等无机氰化盐亦有可能存在。

妊神星有着经典柯伊伯带天体的典型轨道,轨道周期为283地球年,近日点约为35天文单位,轨道倾角约28°。

@袁德俊

@谭睿 关于这期的主题,选择多星还是一颗星,没关系,目标是科普,你就当社团招募的文章来写准备素材即可。也就是邀请同行者。既然你是主编,你自己定。周末阅读我的点评可了解,准备期刊素材的方法。和点评的角度。

还有一个点要写出来,就是“接棒”能够了解这个存在于虚拟空间的社团的使命,链接起相同爱好的天文社,切磋交流,并最后成为新社建设指南,就是SIGER的初心啦。就我了解的,很多学校有个别喜欢的同学,并不是都能成立社团,比如没有老师或者不能感染到更多同学等。

带着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拥有纯净天空的大山里的同学,能否开启天文爱好,组建天文社团呢?

任何发散都是为了聚焦,就是分享自己的爱好,感染更多同学加入,以更广泛的形式。

我是如何杀死冥王星的

https://booksvooks.com/scrolablehtml/how-i-killed-pluto-and-why-it-had-it-coming-pdf.html

  • Prologue PLUTO DIES 序言 冥王星之死 / 2 / 3

    作为一名天文学家,长期以来,我在职业上一直厌恶黎明前起床,更喜欢看日出,这不是一种清晨的享受,而是一种信号,表明长夜的工作结束了,早该睡觉了。但在2006年8月25日的黎明前,我醒得很早,蹑手蹑脚地出门,尽量不吵醒我的妻子黛安(Diane)和我们一岁的女儿莱拉(Lilah)。我不够安静。当我随手关上前门时,黛安娜喊道:“祝你好运,亲爱的!”

    我驱车下坡,穿过帕萨迪纳市黑暗空旷的街道,来到加州理工学院的校园。凌晨4点半,我发现自己刚洗过澡,半醒半醒,穿得异乎寻常地漂亮,打开我的办公大楼,让一直在外面等候的新闻记者进来。所有的地方新闻联播公司以及大多数全国性电视网的代表都在那里。外面,一个讲日语的工作人员正把电视摄像机对准天空,泛光灯的光束消失在太空中。

    今天是在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议的最后一天,在为期两周的讨论结束后,议程上的最后一个项目是对如何处理冥王星进行投票。每个人都喜欢的冰球面临着被半个地球之外聚集的天文学家投票逐出行星万神殿的迫在眉睫的危险,无论发生什么都会成为全球的大新闻。

    我喜欢行星,但我对冥王星的关心还不足以让我凌晨四点半就起床。但是冥王星的这一票对我来说很重要,那天早上我把自己从床上拽了起来。对我来说,这一投票与第九大行星无关;这都是关于第十个。我非常关心第十颗行星,因为十八个月前,我就发现了它,一个比冥王星稍大的冰和岩石球,每580年绕着太阳转一圈。近十年来,我夜复一夜地在天空中搜寻这样的东西,然后,一天早上,它终于出现了。

    在冥王星投票的时候,我的发现的官方名称仍然是它的车牌号码2003

    UB313,但许多人用舌头知道它

  • CONTENTS 目录

  • Chapter One WHAT IS A PLANET? 第一章 什么是行星?

  • ACKNOWLEDGMENTS ABOUT 致谢
    THE AUTHOR 关于作者

    迈克·布朗是加州理工学院行星天文学的理查德和芭芭拉·罗森伯格教授,他在那里教授从入门地质学到太阳系形成的课程。他出生在阿拉巴马州的亨茨维尔,在那里他是听着土星火箭准备登月的测试长大的。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学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天文学博士学位。他和他的研究小组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搜寻和研究太阳系中最遥远的天体。

    文档大纲

    • 封面
    • 标题页
    • 版权
    • 奉献序幕: 冥王星死亡
    1. 什么是行星?
    2. 千年行星
    3. 月亮是我的复仇女神
    4. 第二好的事情
    5. 冰冷的钉子
    6. 太阳系的终结
    7. 下雨=倾盆大雨
    8. 莱拉,幕间休息
    9. 第十颗行星
    10. 抢尽风头
    11. 是否有星球
    12. 卑鄙邪恶的人
    13. 不和和冲突
    • 后记:木星移
    • 致谢
    • 关于作者

    宇宙


cctv-9 寰宇视野

2022-1-2 上午

  • 10:00 太阳源起 GOD STAR - THE SUN 回看 2021-324
  • 10:58 异星世界 THE SEARCH FOR SECOND EARTH - ALIEN WORLDS 回看 2021-331
  • 11:57 银河探秘 ISLAND OF LIGHT - THE MILKY WAY 回看 2021-338

下午(12:00 - 24:00)

  • 13:01 黑洞家族 HEART OF DARKNESS - BLACK HOLES 回看 2021-345
  • 14:00 万物伊始 BEFORE THE DAWN - THE BIG BANG 回看 2021-352

笔记摘要

  • 同样由原子组成的我们居然能质疑,能去探索宇宙 看我像鸽子一样盘旋,抬头仰望 绿树成荫 我虔诚祈求 带我去往天际 我可以在那里停留(片头插曲) 最初的天体从混沌中诞生,于是就有了光

  • 我们不用用幻想出来的神明来解释宇宙,我们完全可以用真实的事物取而代之。我们爱的每一个人,我们所珍视的一切,人类文明的最高成就,源于其创造者和雕琢者。那就是恒星。

  • 但即便是神也不会不朽,哪里有光,哪里就有黑暗。恒星是造物主,也可能是所缔造事物的吝啬守护者。星光时代在宇宙的历史中是非常短暂的时代,而黑暗时代则会一直持续下去。

  • 特辣普特斯1号-红矮星,就是这些远古恒星之一,宇宙的见证者。70多亿年的历史,年龄几乎是太阳的两倍。大小只相当于太阳的十分之一左右。亮度还不到太阳的1%.

  • 太阳的消亡50亿年后,会在银河系的这片角落产生影响。因为它标志着银河系历史上,一段辉煌时代的终结。这里曾有过意义,存在过科学,文学,艺术,诗歌和音乐,而“这”是很重要的。使得这一切将更加宝贵。我认为最奇妙的是,我们的太阳把自然法则投射到了地球上,还是以如此华美的方式加以呈现。比如说你和我,还有我们周围的一切。

  • 10万亿年后,最后一颗红矮星熄灭,然后消亡,随着它的消失,宇宙将重归虚无,没有光,没有生命,没有意义。

  • 恒星照亮了宇宙,创造了宇宙中最复杂的结构。终有一天,这一切都会消失,即便恒星被奉为神明,但那也不是永恒时,到哪一天到来时,最后的恒星逝去。宇宙中所有的生命的可能性和意义将随之消失。但它们还是会留下一份厚礼的。因为在宇宙漫长的历史中,恒星曾照亮过黑暗,也让我们经历了辉煌。

  • 我们地球的后花园:

    • “卡西尼-惠更斯”号探测器 1997年发射
    •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 2005年发射
    • “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 2007年发射
  • 25年的时间里,我们从不了解太阳系以外的行星,到发现了非常多可能孕育生命的系外行星,如:飞马座51的就有一个恒星,有一颗气态行星。飞马座51B,他是我们发现的第一颗绕类太阳运行的行星。距离地球50光年,是一颗气态巨行星。质量约为木星质量的一半。但它与宿主恒星的距离要近的多。...光怪陆离的世界。

  • PSR B1257+12d "梦魇" OGLE-2005-BLG-390Lb "霍斯" 距地球约 20000 光年 KELT-11b 距离地球约320光年

  •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 2009年 人类开始在银河系以外寻找类地行星。 绕日运行的稳定轨道。(天鹅座的天区)

  • 开普勒36b 距离地球约 1533 光年 发现于2012年 最早发现的行星之一 质量是地球的4倍,是最早发现的新一类行星。超级类地行星之一。 是开普勒望远镜发现的数千颗行星之一。

  • K2-18b 距离地球约124光年 2015年被发现 它是地球质量的8倍,这是一个巨大的行星。它被哈勃望远镜探测到了0.1~50%的水蒸气含量。

  • 2500颗类地行星被开普勒望远镜发现。 我们估计在银河系中存在200亿颗类地行星,生存在行星宜居带上,也就是拥有200亿颗生命家园。

  • 2013年盖亚太空望远镜发射。欧洲航天局

  • 流浪行星 OGLE-2016-BLG-1928 和火星质量近似,在银河系中漂浮者。

  • 物理学家 布莱恩@考克斯: 我们是否唯一,是一个深刻的问题,因为它能够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作为人类的真正意义。 我相信,每一次探索未知的世界和领域, 都会让人类的存在更有意义,因为当我们探索这些,有生之年可能都无法解答的问题时,探索那些需要我们的子孙去回答时,我们有能力为最终的解答打下基础,而这正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要义。人类之所以如此特殊,也正源于此。当我们站在这颗渺小的行星上,仰望星空时,我们会思索人类是否唯一?

  • 12.19.2013 盖亚太空望远镜。 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命名,在神话中,盖亚象征人类的始祖。 盖亚的任务是绘制银河系中数十亿颗恒星的星图,其中大部分是第一次被绘制进星图。

  • 精度10万分之一角秒,每小时150万颗恒星,到目前为止它扫描了20亿颗恒星。每颗恒星可以被扫描70多次,科学家就会被计算出恒星的位置和速度。

  • 银河考古学由盖亚创造。

  • 星系碰撞是星系演变的驱动力——盖亚望远镜的数据告诉我们。 碰撞后的星系一部分将不再是独立的星光岛,而另一部分则发展壮大。生存法则在这里显然也适用。

  • 真正的碰撞不会发生撕裂(不像好莱坞大片描绘的)因为它们距离非常遥远。范围会成为彼此的一部分。盖亚嗯多拉斯星系,就为银河系补充了许多星级气体。它们正是孕育恒星的原料。

  • 银河系外的围绕它旋转的恒星流(或许可以揭示太阳起源)人马座矮椭球星系,它只有我们星系的20分之一,在碰撞中被撕裂啦。并为恒星的诞生补充了新的原料。

  • 氢气探测器,听到了氢元素的声音,探测来自银河系中的氢元素信号,有是可以形成达几光年的巨大气体云,雪天使星云,鹰嘴星云,是恒星工厂,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探索。

  • 氢原子辐射出的波长是21厘米,射电望远镜可以接受到很多光年前发出的声音。我们听到的是宇宙的生命之血在流淌的声音。

  • 诗人约翰德恩在他的著作中写道: 没有人是一个孤岛,可以全然自足。 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 意思是,没有人可以把自己和其他人割裂开,我们所有的人的起源和命运都是交织在一起的。所以我们要深刻地关心彼此。对于星系来说也是如此。

  • 你我或许很渺小,但都是宇宙间 重大 事件的产物。

  • 我们带着我们在银河系中的特殊位置,去探索未来。我们居住的小行星围绕着一个普通恒星运行。这里发生过非同寻常的事件。银河系虽然塑造了我们,但它并不是因我们而存在的。我们只不过是银河系历史变迁中偶然的副产品。我们将被动地见证他后续的演变。

  • 哈勃空间望远镜 2009年5月11日最后一次维修任务 250万光年的仙女星系和银河系是双胞胎。正以40万光年的速度向我们飞来。我们将无可避免地碰撞在一起。地球将见证这一时刻。45万亿光年后。

  • 宇宙的根本特征,我们的宇宙是在膨胀的过程中,实际上我们的宇宙是在加速膨胀中,所有星系之间的距离都在加大,在遥远的未来,我们彼此之间都在加速远离,即便我们向那些星系发出一束光,这束光都追不上它们。

  • 我认为人类处在宇宙史的时期是幸运的,我们此刻还能仰望天空看到无数的星系。未来的天文学家或许会想象,他们会生活在一个由无数亿个星光岛组成的星系中,每个岛又由数十亿颗恒星所组成。但它们却根本无法证明,它们可能将永远无法见证它的规模和它的恢弘。

  • 人马座A星,实际上它是一个黑洞

  • 斯蒂芬@威廉@霍金的话: 现实有时候可能比科幻小说更加离奇,这句话适用于神秘的黑洞。黑洞比任何科幻作家的想象的东西都更加离奇,但它确实客观的真实的存在的。

  •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1999年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个头很大。它寻找星空中温度较高的区域,比如恒星爆炸或者星系团。 2013年9月14日,对人马座天区,高温气体云进行观测。探测到了一次耀斑,推测是小行星被撕裂产生太阳温度300倍的辐射。 人马座A星是太阳400万倍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存在与银河系中心。

  • 事件视界,接近事件视界的一切都将一去不返。黑洞的真正怪异之处。

  • 爱因斯坦告诉我们,空间和时间并不想我们感知到的那样,它们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某种宇宙结构,我们将其称为时空。他还告诉我们,大质量天体,恒星,行星,黑洞等等,会使宇宙的时空发生弯曲。以及扭曲。而这就是我们感知到的引力作用。这种扭曲不只存在与空间上,也存在与时间上。当你逐渐靠近一个巨大的天体。时间流逝的速度就会变慢。所以当我看向黑洞的时候,我会发现时间,变得越来越慢,知道在事件视界上,时间会完全停止。

  • 人马座A星为中心的银盘宏伟的银河系(星系的中心是黑洞)

  • 费米太空望远镜(伽马射线望远镜)2008年 探测到了银河两端的巨大气泡源于人马座A星巨大的能量喷流。

  • 通过展望未来,我们开始对黑洞深层探索。 黑洞的奇点,时间的终点,所有路径的终点。

  • 科学家预测,宇宙最后只剩下黑洞,宇宙将进入终极的黑暗时代! 但我们并不认为这会是宇宙的结局。现阶段研究科学家认为黑洞也会死亡。

  • 1974年,斯蒂芬霍金发表了一片引人注目的论文。 他说:黑洞并非完全黑暗,它们还可以发出微光。 黑洞还有温度,他提出了黑洞温度的方程式。

输入图片说明

  • H代表约化普朗克常数,它与亚原子时代的量子力学有关。 C是光速,G是牛顿引力常数,M代表黑洞质量,这个方程式与圆周也由关系。

  • 霍金的结论被证明是无可辩驳的。并且具有深远的意义。 物体只要有温度,就会发生辐射。这样黑洞最后会蒸发掉。 霍金辐射效应会及其缓慢地侵蚀人马座A星。使它变得越来越小,最后穿越无尽的时间长河后,会经历一次耀眼的爆发。进而走向死亡。到时候这篇宇宙区域变成无尽的黑暗。

  • 霍金:黑洞不不是想人们曾经描述的那样无尽的黑暗,也不是曾经描述的永恒的牢笼,物体可以逃离黑洞。逃到黑洞之外。很有可能会进入另一个宇宙。如果你不幸落入了黑洞内,请不要放弃。仍有出去的办法。

  • 当人马座蒸发时,信息若能逃离,这将具有深远的意义。黑洞可能不是坟墓,而是通道。科学家认为,所有被人马座A星吞噬的东西,都不是以物质的形式,而是以信息形式存在的。在遥远的未来,逃离黑洞的信息,将会被编码进入霍金辐射中。

  • 在银河系漫长的历史中,所有的信息都会被保存在遥远未来的宇宙灰烬之中。最重要的是弄清楚,那些信息是如何从永恒的牢笼逃脱出来的。

  • 接下来我要阐述的理论,或许听起来非常离奇。可能很像是科幻小说。但还是请听好:当黑洞蒸发掉一半的质量时,从某种意义上说,黑洞内部所包含的信息,就会和它在亿万年前存在的霍金辐射所具有的信息大致相同。时空虫洞似乎会在黑洞内部和宇宙中那些遥远的区域之间打开,而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时空虫洞读取到黑洞内部的信息啦。这听起来非常的离奇。而且会很少有人会真正认同该理论所描述的真正场景。然而大多数人一致认为,黑洞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目前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或许很多都是错误的。一个跟层次的错误就是空间和时间并不存在。

  • 被黑洞吞噬的物体将会面向怎样的命运?我们在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我们所熟知的空间和时间,并不是宇宙的基本属性。

  • 事实上关于黑洞,并没有人真正理解它们。所以,你不明白我在说些什么,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也不理解自己讨论的对象,其他人也不知道。

  • 要想完全理解黑洞的秘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发现。人马座A星在宇宙中并非异类。它是银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和未来皆是如此。人马座A星不只塑造了我们的世界,它还像我们的老师一样。帮助我们,慢慢地揭开宇宙中最深层次的秘密。而这些秘密长久以来,一直隐藏在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

  • 通过本片,我们了解到,宇宙之书晦涩难懂。目前来说,宇宙中最独特的天体就是黑洞,因此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放眼太空,不断搜寻,毫无疑问,就能获知一些隐藏在宇宙深处的奥秘。要想理解宇宙万物的奥义。我们不能把认知范围仅仅局限于地球。我们必须向外求索,探索遥远的太空。

  • 人类有了自我意识,就知道仰望天空,遥望神秘的星光。我们详解靠心中的疑惑,宇宙是什么,他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处于什么位置,我们有时会对创世纪的神话里产生怀疑,这些神话中隐藏这怎样的线索?而线索就来自星际传来的光之中。

  • 1990年4月24日哈勃望远镜可以探寻到最远古的光,它可以带领我们探寻时间之初。去探究宇宙中的神明和巨兽。马头星云(壮丽的创生)猫眼星云(震撼的毁灭)它照亮了我们回溯时光,去照亮宇宙伊始的旅程。

    • 猎户星云它是一处恒星的育婴房。
    • 仙女星系 250万年前
    • 阿普273来自于3亿年前
    • 狂暴恒星群34亿年前
    • GN-z11星系(约134亿年前)
  • 白矮星超越钱德拉卡极限,会触发规模浩大的热核反应。超新星的巨大爆炸。SN 2018 GV。亮度相当于50亿颗太阳。1a型超新星。

  • 宇宙大爆炸之前,物质并不存在,只有时空和能量。 能量会将空间拉伸,不是热合膨胀,而是超高速膨胀。(暴胀)

  • 我们亲眼所见,大爆炸,暴胀前的能量海洋的涟漪。 2009(法属圭亚那)普朗克望远镜 扫描了整个宇宙。搜索来自时间伊始的光。

输入图片说明

  • 2013年普朗克望远镜、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 宇宙大爆炸的余晖。

  • 科学讲述的创始故事是这样的: 太初之时,时空高速膨胀(暴胀),能量海洋存在着涟漪。当暴胀期结束后,能量海洋通过大爆炸转换成了物质。而能量涟漪的痕迹就被印刻到了我们的宇宙中。大爆炸之后形成的氢和氦,在不同区域形成了密度差异。气体密度较大的区域坍缩,形成了最早的恒星(136亿年前)和最早的星系。有过了大约90亿年后,银河系中一颗新的恒星出现了(46亿年前)这是我们的太阳。他周围围绕这8颗行星。其中就有地球。在宇宙诞生138亿年后,人类出现了。眸光闪烁,仰望星光。

  • 美国诗人 阿奇博尔德@麦克利什 《蓝色的气泡 地球之骑士》 地球是漂浮永恒的寂静中一颗渺小 湛蓝的魅力星体。 想要看清它的真实面目 我必须将自身视作与他同行的骑手。 与这颗明亮可爱的星体 相伴于永恒寒冷空间中 并领悟到 全体人类是真正的兄弟

  • 我们都有困惑的时候,我们都有梦想。我们的意识自由翱翔。在大地上纵横高飞,飞向星光密布的苍穹。在我们的意识深处,我想我们都会明白,人类尽管渺小,却是和宇宙息息相关。我们不过是一些原子的聚合排列。我们有着探索宇宙,了解宇宙的欲望。我们也庆幸于能够出现在这部宏大的宇宙史诗当中。如果我们沿着这部史诗回溯,就会开启一次朝圣之旅。回到万物伊始的时代。见证宇宙出现之前的奇特涟漪。

  • 我想我们都会对这一切的意义感到好奇。生为人的意义?我们为什么存在?万物因何存在?这些听上去并不像科学能够回答的问题。它们更像是哲学和神学的思辨。但我认为它正是科学问题。因为这是关于自然,是关于宇宙的问题。我们观察宇宙,才能了解宇宙。我们在宇宙最古老的光中,看到了印记,说明大爆炸之前存在涟漪。我们看到了数十亿颗星系,横贯天际,形成了庞大的宇宙网。我们发现了无数颗行星,围绕着遥远的恒星运行。那些世界超乎想象。我所得出的结论非常清晰。我们的目标要跃过地平线,遥望星空宇宙,才能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过去常常会仰望星空,所见唯有疑惑。而现在,开始渐渐找到答案啦。

保持热爱,奔赴星海!笔记

最后要感谢这位小哥哥的新年演讲。登上央视舞台 代言 @青春 2022 是时代的选择,这样的少年也是时代的呼唤,他坚定的眼神传递出的是青年一代不负韶华的担当,他的演讲主题不就是 SIGer 倡导的使命吗。很荣幸地是,SIGer 在这个时刻 将两位少年连接在了一起,期待这份碰撞能够诞生出超新星诞生时的涟漪,穿过广袤宇宙,成为漫长宇宙历史中的华章 :pray:

  • 所谓科技,其实就是过去异想天开,今天初露锋芒,未来习以为常
  • 不要温和地走进哪个良夜,保持热爱,奔赴星海

@野生钢铁侠 : 浪漫的人都爱做梦。那最后让我来做个未来梦。大胆的畅想一下,我们即将进入一个怎样的智能时代。当年第一位动漫工作者,科幻小说作家雅思克拉克曾经写过这样的话,他说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都与魔法无意,但我觉得在当今这个时代,对我个人而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就是具有这样潜力的魔法。那现在的人工智能已经足够成熟、足够智能吗?当然没有,我们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在朝着通用人工智能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我们始终是相信科学的力量。所谓科技,其实就是过去异想天开,今天初露锋芒,未来习以为常,人工智能将会成为科学家的显微镜和望远镜。让我们的认知跨越微小的夸克到广袤的宇宙,也会成为我们普通人的管家和助手,让千行百业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让科技改变生活,科技让生活更智慧。我期望的未来是这样一个未来,它是一个沉浸式的虚拟世界和平民太空时代共存的时代。那人类也会是一个内外兼修,既能在沉浸式的虚拟世界中随心所欲的创作,也有一部分满怀好奇和勇气的人,向星辰大海祈福,幸福诞生。最后阿西莫夫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如果人类总会选择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前进的话,那群星就会变成遥不可及的幻梦。所以,我也希望自己和大家都能成为那些满怀勇气的人,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缘,保持热爱,奔赴星海!。

JavaScript
1
https://gitee.com/siger121/siger121.git
git@gitee.com:siger121/siger121.git
siger121
siger121
gitee.io
master

搜索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