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Star 1 Fork 543

汪如萱 / SIGer

forked from FlameAI / SIGer 
加入 Gitee
与超过 1200万 开发者一起发现、参与优秀开源项目,私有仓库也完全免费 :)
免费加入
克隆/下载
游览天文馆.md 34.06 KB
一键复制 编辑 原始数据 按行查看 历史

听洋洋朗读自己的天文馆游记,我的北京天文馆的半日游有序了。这是第一篇不用写序的专题,谁叫我得了宝贝洋洋呢?得意中... 文末是她的之前的几篇笔记,合并到一起,算是晒娃篇吧。本期专题,作为选题集提供给同学们,以北京天文馆的展陈作为自己的选题,再轻松不过了,“线上天文馆” 就这样立项了。

封面是洋洋朗读的桌面,书架,桌垫儿,“未来可期,相信自己!” 妥妥的小航天员。

游览天文馆

老师,老师,我今天来交作业了。我作文的题目是游览天文馆。上周三,在学校我们学习了语文课本,宇宙的另一边,我对此十分好奇,妈妈决定带我去趟天文馆。我有幸来到了天文馆来探索宇宙的奥秘。推开闭馆的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发光。发热的大火球,讲解员说,这就是太阳,它的核心部分是最亮也是最炙热的,而外围灰暗了许多,只有一些微弱的光。太阳每天都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光明,让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希望。

太阳还会出现神奇的日全食和日偏食这样罕见又壮观的壮壮观的景象。看完太阳,我又去观看了月球,月球表面呈银色,看上去凹凸不平。只见月球模型上印有许多人的名字,讲解员。告诉我每一个印有名字的地方都是为了纪念科学家发现这个地方而命名的。这让我十分敬佩那些科学家,感叹他们用智慧和勇敢去探索宇宙。此此次天文馆之行让我大开眼界。

收获了许多天文知识,天文馆里琳琅满目的纪念品也让我无比兴奋。天天文望远镜和一般的望远镜外观一样,看着望远,望远镜的里面竟是一个小小的宇宙,有行星飞船,让人爱不释手。太阳模型是红色的,撒着金色的。粉末让它使它看起来闪闪发光。12座小挂链,每个椭圆形挂坠上都雕刻着一个星座,美轮美奂。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双鱼座,上面两条小鱼钓。

雕刻的十分逼真,好像好像鱼儿在水里畅游,令我感叹来了,天文馆总不能空手而归?于是我把双鱼座的小挂件带回家。这次天文馆之行既丰富了我的天文知识,又让我体验到宇宙的奥秘。天文馆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同学们有时间也可以去看看,相信你们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北京天文馆半日游,线上天文馆选题集

该问题是怎么引起的?

受邀天文文创比赛主办方北京天文馆之邀访问,半日游。分三段儿记录了全过程:

学习笔记要求

  1. 任选参观过程的任何陈设,海报作为线索,立项
  2. 有重要文字信息和语音的可以整理出字幕作为,基础线索
  3. 通过网络公开搜集更多背景知识,丰富成一个专题
  4. 挑选符合主题的高清图片,做封面
  5. 需要有推荐理由,做序,写在专题开篇
  6. 最好能有一些针对性的问题或者希望丰富的内容,可以转给北京天文馆的老师

天文馆 B 滑滑梯

天文馆 影院 2

天文馆 A

少年航天梦:科技梦强国梦

输入图片说明

航天航空

航天又称空间飞行,太空飞行,宇宙航行或航天飞行,是指进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各种活动的总称。如今,航天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科学技术的领域,对国家和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5G领跑全球

我国在5G建设上拿下两项世界第一,

  1. 中国以91.6万的5G建成基站数量,排名全球第一,独占70%的市场。
  2. 中国5G连接数据 3.65 亿,占据全球的 80% 份额。

十年的努力,我国在通信领域终于实现了从落后,到并行,在到如今全球领先的大迈进,令人激动。

微信支付宝

众所周知,微信、支付宝这些年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未来的5年,按照微信支付宝的规划,人们慢慢会告别手机,也就是说手机支付很有可能被别的方式取代,我们非常荣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中国高铁

高铁是当代中国最重的交通设施,至2020年底中国,全国铁路营业里程 14.6 万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稳达 379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复兴号时速350公里)

我的兴趣爱好:历史古人的宇宙观

早在公元前24世纪的帝尧时代,中国古人就开始了有组织的天文观测活动。在授时和星占两个主要需求推动下,中国天文学在公元前5世纪以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发展出以28宿和北极为基准的赤道天文坐标系统,创制了圭表、漏壶、浑仪、简仪和水运天像台等天文仪器,积累了丰富的、连续的观测记录。在三国时代就已编制了包括283个星座1465颗恒星的星表,史书中还保留有大量奇异天象记录,其中包括公元前687年的流星雨记录、公元前613年的哈雷慧星记录、公元前32年的极光记录、公元前28年的太阳黑子记录、公元134年的超新星记录。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不仅为服务于政治和农业的历法制定提供了基础,而且也发展了具有独特哲理的宇宙观,包括无限宇宙的概念、天地的结构模型、宇宙的生成演化和天人关系。宇宙概念在古希腊意指与“混沌”相对的“秩序”,而在古代中国它所指称的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战国(前476一前221)末年的尸佼对宇宙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日宙”(《尸子》),“宇”就是包括东西南北四方和上下六合的三维空间,而“宙”就是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维时间。东汉时代的张衡(78一139)明确提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灵宪》)的无限宇宙概念。与宇宙相联系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天地”,它意指人类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而那些尚观测不到的部分叫做“虚空”或“太虚”。元代的邓牧(1247一1306)认为在无限的虚空中有无限多的天地,“天地大也,其在虚空中不过一粟而己耳”(《伯牙琴》),与300年后欧洲布鲁诺(1548一1600)的宇宙无限论如出一辙。中国古代先哲们还认为,就一个天体来说都是有始有终的,但就无限中国古代关于天地的结构相继出现过三大模型,即盖天模型、诨天模型和宣夜模型。盖天模型把天地的结构设想为一把附着有众天体的左旋大伞笼罩着一个倒扣的静止的大盘子,约在西汉末年成书的《周髀算经》给出一个典型的论述。浑天模型把天看作一个附着有众天体的球壳绕极轴左旋,关于静止在天球中央的地之形状则有地平和地圆两种观点,约成书于晋代的《浑天仪注》以“浑天如鸡子,地如卵中黄”做比喻。关于天体的运动,这两种模型

一致认为恒星随天一起左旋,而对于日、月以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则有左旋和右旋之争。宣夜模型抛弃了伞笠或球壳的固体天假设,主张众天体自然漂浮在充满气体的虚空之中。明代哲学家黄道周(1582—1646)为说明岁差还提出过一种地动宇宙模型,在恒星天球内陆球和公转周期为23376年。中国古代宇宙观的特点是宇宙进化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宇宙生成的论点。《老子》认为天地万物由“道”生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成模式。《易传》认为天地万物由“太极”生成,提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生成模式。成书于西汉时期的《易纬·乾凿度》把宇宙早期的演化史分为四个阶段:未见气的太易、气之始的太初、形之始的太始和质之始的太素四大阶段。最具科学意义的宇宙演化观点是南宋朱熹(1130一1200)提出的“元气旋涡”假说,“这一气运行,磨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拶出许多渣滓;里面无处出,形成个地在中央;气之轻者便为天,为日月,为星辰,只在外常周环运转,地便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类经图翼·运气》)。如果把“地在中央”改为“太阳在日月五星绕共同的宇宙中心运转宇宙一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好奇的,无知的,觉得那是物理学,天文学等专有领域的研究,但其实宇宙与人类,与个体的人影响深远,知识我们不知道,人类进化二百万年,有文明历史的五千年,宇宙观一直在变化。第一天圆地方论,第二地心说,第三日心说,第四相对论,第五量子纠缠、多维空间论。在天圆地方论时,奴隶社会,奴隶主决定一切,人无条件相信主人,主人就是天就是神。在地心说时,封建社会,地主或者君主决定一切,君主就是天委派的,相信上帝存在,君主做为人不是神。日心说,资本主义社会,讲究人生而平等现在,三观,开始变为平等自由,除了上帝,还在思考人类从何而来,生命意义是什么。相对论量子纠缠论,认为灵魂是多维空间的生命,通过肉体在地球三维世界存活的,人的一生就是在体验,在渡劫,或者在地球这个监狱服役寻求毕业。这种观点认为生命在一生中,去体验感情,体验生活。在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时候,才会完成毕业,所以当英雄舍已为人献身的时候,那个当下他是愉悦的。也有人临终依然郁郁寡欢,那个当下他是不满意的。这个宇宙观下的三观是不是更不一样了.

第一次盖天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但问题是,圆的天穹与方的大地不能吻合,如何盖法?么春秋时期单居离问孔子的徒弟曾参:“天圆而地方,诚有之乎?”曾参回答说:“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揜(即掩)。”假如真是天圆地方,那么,地的四个角就要暴露在天的外头。必曾参虽已察觉到这个宇宙图景中的矛盾,但却遵循孔子提出的思想,把问题变成了谈论天地之道的哲学玄谈:“夫子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对于这个“道”字,《吕氏春秋》有个说法:天道圆是因为天变化多端,地道方是因为地上万物各有职司,万物规规矩矩很少变化,不能互相混淆。(“皆有分职,不能相为”)。这个说法成为古代统治阶级制定上下尊卑关系的理论根据。用孔子自己的话说就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这就是利用了古代人对宇宙的直观认识,来论证奴隶制社会结构是“上应天象”而永世不能变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思想的一个特色,那就是对自然界的观察探讨浅尝辄止,往往从中引申到世事人伦,加以发挥。!但无论如何,天圆与地方是不能协调的。后来安天说认为“方则俱方,圆则俱圆”,是有道理的。天圆地方说就是缺少这种宇宙和谐的思想。

为什么要探索茫茫宇宙与浩瀚星空

「太空探索不仅仅给人类提供一面审视自己的镜子,它还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挑战和进取精神,以及面对严峻现实问题时依然乐观自信的心态。」

「尽管我们开展的太空项目研究的东西离地球很遥远,已经将人类的视野延伸至月亮、至太阳、至星球、直至那遥远的星辰,但天文学家对地球的关注,超过以上所有天外之物。」

「太空项目带来的不仅有那些新技术所提供的生活品质的提升,随着对宇宙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地球,对生命,对人类自身的感激之情将越深。太空探索让地球更美好。」

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永远不会停止,它源于我们的基因,贯穿我们的历史。10万年前,当其他灵长类动物还在温暖的非洲大陆过冬时,人类已经开始向未知的地域探索。10万年里,我们几乎走遍了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探访了太阳系的每一颗星球,甚至正在揭开宇宙运行的终极奥秘。人类对未知宇宙的无尽追求与探索,永不止步。

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除了地球这个星球以外,还有一个名为叫宇宙的世界。宇宙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宇宙指的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而狭义的宇宙指的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物质。面对如此神秘的宇宙,人类肯定会抱着好奇的心态去探索它。那么,宇宙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让人类一直去探索它呢?

其实不单单是现代的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就连古代的人类也一直在探索宇宙。但不同的是古达人类没有较高的科学技术去研究宇宙,因此古人一般都是通过观察天象来研究宇宙,推算天体运行的规律。直到现在,人类也没有放弃对宇宙的探索,再加上如今的科学技术如此发达,人类有了更加多的条件去探索宇宙。

但是你知道吗?人类一直探索宇宙的目的并不是单单为了找到外星文明,随着人类不断地认识到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不断地向外寻找更多有利于科技发展的因素。人类一直探索宇宙就是为了找到除地球之外的其他家园以及更多不同星球的文明,以此来提高自我的发展能力。而人类探索宇宙的原因还有以下几个。

第一,探索宇宙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多的宇宙规律。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开普勒定律和牛顿三大定律都说明了量子力学的重要性,而宇宙的运行规律和各种复杂的现象,都是值得我们人类去深入研究的。只有弄清楚了宇宙规律,我们才能利用宇宙规律更好的发展。而结果的好坏还需要我们用时间来证明。

第二,探索宇宙还有利于人类发现其他生命从而更加了解生命的存在。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只有地球上才有生命,而人类更是宇宙中最高级的最具智慧的生命体,但是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哪来的,宇宙有没有其他的外星文明,我们人类也无从可知。因此,探索宇宙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出现以及存在。

第三,探索宇宙有利于人类发现新的家园。地球上的生活环境如此的适宜人类生活,为什么还要去探索宇宙寻找新的家园呢?原来,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地球造成了不小的危害。例如: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等,这些都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告,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人类。所以,为了人类今后自身的发展,不得不探索宇宙寻找新的家园。

最后,探索宇宙始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人类可以在未来某一天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宇宙的意义在于:揭示宇宙的形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以及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对天文学、宇宙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和思想科学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宇宙在物理意义上被定义为所有的空间和时间(统称为时空)及其内涵,包括各种形式的所有能量,比如电磁辐射、普通物质、暗物质、暗能量等,其中普通物质包括行星、卫星、恒星、星系、星系团和星系间物质等。宇宙还包括影响物质和能量的物理定律,如守恒定律、经典力学、相对论等。

在太空中,可供人类开采利用的环境和物质还有很多,如高远位置资源、推进通信技术和其他遥感技术发展;特殊的重力空间可以辅助微重力实验,这其中又包含了动流体力学、材料科学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囊括了制药、农业和材料以及电子科技等众多领域发展。除此之外,还有高效率的太阳能、辐射资源、大温差资源等各方面的可利用资源,只要合理掌握好这些太空资源的利用方法,将会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无可替代的强大助力,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是这当中的例外。

总结就是:

  1. 测试设备,如果有可能人类未来移民其他星球,如和选好最安全最省钱的设备。很重要
  2. 做实验,有些实验必须在真空条件下展开
  3. 收集数据,如果移居其他星球的可能,这些数据将来会至关重要。
  4. 对外彰显国力,这个不必多说。
  5. 对内增加民族自信心,也不必多说。

目前地球还没开发完全,探索太空也是费时费力而且短期内没有什么回报。

马建仓 AI 助手
尝试更多
代码解读
代码找茬
代码优化
JavaScript
1
https://gitee.com/wang-ruxuan/siger.git
git@gitee.com:wang-ruxuan/siger.git
wang-ruxuan
siger
SIGer
master

搜索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