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Star 1 Fork 540

汪如萱 / SIGer

forked from FlameAI / SIGer 
加入 Gitee
与超过 1200万 开发者一起发现、参与优秀开源项目,私有仓库也完全免费 :)
免费加入
克隆/下载
我们的科幻世界.md 12.25 KB
AI 代码解读
一键复制 编辑 原始数据 按行查看 历史

我们的科幻世界 · 银河奖征文

《科幻世界》:科学为舟,幻想作桨

科幻奇遇

《科幻世界》,又被称为SFW,收录了众多优秀的科幻小说。众多周知,刘慈欣的许多小说最初就是在《科幻世界》上连载。今年成都成功赢得81届世界科幻大会的举办权,让我更想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幻世界。

最初看《科幻世界》是在2018年,跟随其它杂志一起寄来,但其鲜艳精美的封面一下就吸引住了我,在一众杂志中脱颖而出。翻开书,里面收录有银河奖征文、世界科幻小说节选和校园之星优秀科幻小说等。一开始,我对充满物理化学知识的小说并不感兴趣,觉得它生涩冗长,很难引人入胜,每个故事都草草浏览。

而让我真正喜欢上科幻是读了2019年4月刊中宝树老师纪念《科幻世界》创刊四十周年写的《我们的科幻世界》。开头仿佛就是在叙述往事,但故事往后出现的反转使人根本分不清虚实。随着“我”进入“梦之箱”,故事的高潮出现,我第一次完全沉浸在科幻小说的世界中。而最后沈星光所说的————“爱上这科幻世界吧”,竟也让我感同身受,就好像这句话不单单只写给“我”,同时也在给我,给我们看,跟我们说,这是我们的科幻世界。

一口气读完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科幻小说的魅力和阅读后的快感。我也明白,科幻不一定是满篇公式的硬科技,也可以是情感细腻、融入生活的软科技,这让我不禁正视起先前抛弃的《科幻世界》。

于是我看到了许多精彩的作品,如顾适的《赌脑》、井上三尺的《如果房子会说话》、杨健的《白头雀》、天平的《烧荒战略》等等等等,也知道了许多优秀的作者,如王晋康、宝树、杨晚晴、江波、索木、王诺诺等。如果说科幻打开了我看世界的第三只眼,可能过于夸张,但《科幻世界》确实让我安然投身于一个既属于科幻,又可能存在于未来的世界。而因我看了许久的《科幻世界》,第一次听说它只是个小众杂志时反倒还有些惊讶。

杂志的边栏部分有许多幻迷的留言,也有很多人留下了邮箱。杂志社的工作人员们也非常“宠粉”,每次看着素不相识的人们对于科幻的共同讨论,我都感觉我们的距离在渐渐缩短。不管男女老少,面对科幻,我们都有同样的激情。

我也尝试过将它推荐给朋友们,给他们将我n刷的故事,多数人对此并不感兴趣,总使我有一种热情“错付”的失望。但仍有人经过我的强烈推荐种草科幻小说,闲暇之时我又多了可以交换天马行空想法的同好。推广《科幻世界》的任务虽然显得艰难漫长,但我相信总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上《科幻世界》,爱上科幻世界。

另外,81届世界科幻大会今年将要在成都举行,预祝圆满成功!

银河奖征文《白头雀》:时觉加速

《白头雀》作者杨健,发布于《科幻世界》2022年6期。

故事中设定,一种名叫“白头雀”的药物能够使服用者的时间知觉加速。“我”则是负责甄别是否服用这种违禁药物的心理专家。在无法找到“加速者”服用药物的证据后,“我”终于去找了研发药物的师兄。他却跟“我”说,“我”是天生的“时间加速者”。故事的最后,人类为了防御两百年后毁灭性的伽马射线暴,全员使用时觉加速,怠慢者反而变成了甄别的对象。

故事写得非常引人入胜,但是有关时觉加速的设定更有意思。看完后,我不禁产生了几个问题:

  1. 如果时觉加速的话,相当于实际上一个小时的时间,可能做了一个多小时的事情,虽然大大提高了效率,但相应的身体是否会更加疲惫、疲惫的程度是否也成正比呢?

  2. 若身处全员加速的时代,那么所谓的“一小时”是否也会随着平均时觉基线也调整至相应的倍数?

  3. 如果有两个处于时觉加速状态的人正在握手,其中一人突然关闭了时觉加速,那么在A的眼中,B仍在与他相同速度地握手;而在B的世界里,他已经握完了手。那么此时,两人已经处在平行世界了。而这样的事例一定还有更多,那么是否说明这样会产生无数个平行世界?

  4. 我们所感受到的时间的流逝也并不准确,那么可能是因为错误的判断还是我们也可能是“时间加速者”?

银河奖征文《基因转盘》:当基因需要摇号

《基因转盘》作者波锐,发表于《科幻世界》2022年5期。

故事设定在未来,人们通过摇号的方式获取新生儿的基因。例如摇到A-11号基因,生出的孩子便拥有顶尖天资,也就是工薪阶层;若摇到D-73号这样的基因,则标志着孩子天资普通,后天教育需要花费很大精力,甚至才能达到A类基因孩子的一半。人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得到“人上人”的生活,寄希望于转盘。没有得到优质的基因,人们也不愿意生孩子。

通过转盘摇号的方式获取优质基因,而非进入市场买卖,相对来说更加公平。但将基因分为三六九等这件事本身就很不公平。诚然不依靠摇号也可以,但谁又能确定自己基因优秀的部分一定能传给孩子呢?

因此,在基因摇号的时代可能有许多问题出现:

  1. 地下交易。既然人们要不到想要的基因,很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出买卖优质基因的黑市,依靠昂贵的价格非法换取基因。

  2. 基因诈骗。基于上一条,不法分子便有可能伪装成基因贩子,实际借此骗钱。

  3. 社会阶级矛盾突出。将基因优劣化后,很可能会造成社会分层,甚至也不是没有可能又退化到封建社会。

  4. 人们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资源和生活,在没有摇出心仪的基因前很少有生育的打算。假设以此为前提,这样一来,生育率首先会大大降低。出生的孩子则在不同方面有优秀的天资。按此逻辑,人们的天资会越来越优秀。而这样会造成中上层阶级人士激增,也就是“优秀”贬值了。因此“普通”和“优秀”的底线也会升高。既然人们普遍更优秀了,转盘上的基因组合也会更加优秀。久而久之,人们会朝着更加优秀的方向进化。那么数个世纪以后的人类再看现在的我们,会不会就像我们看大猩猩一样呢?

银河奖征文《众矢之爱》:“我们究竟在为谁投票?”

《众矢之爱》作者鲁般,发表于《科幻世界》2023年01期。

故事设定在未来,经过21世纪中叶几场技术革命后,逐步发展到了一个依靠手机投票来解决世界大部分公务的社会。只要是合法的公投,公投系统GRC就无权取消。如果不投票,就是背叛这个社会。这看起来是一个很公平无害的机制。

直到有黑客把“关于修建塞伦盖蒂天文中心的公投”改成了“关于修建塞伦盖蒂天文中心并杀死260万只野生动物的公投”。媒体记者深入挖掘,才知道如果修建天文中心,大量的射线捕捉器和定位装置会阻断马拉河的一截,这势必会影响野生动物的迁徙,结局很可能是死亡甚至灭绝。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因此开始审视这些事不关己的公投。最后,黑客以现身为代价,使公投系统崩溃,让其永久关闭。

网络投票在现在已经有所发展,许多调研更是需要在网络上发布问卷,收取社会面答复。如果公投系统真的发展到了文中的地步,可以怎样避免故事中的情节发生呢?

  1. 修改制度。从根部改革,加强GRC管理人员的权利,也就是在合法的前提下可以撤销公投。即使合法的公投,如果有违道德、损害利益、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等,也可以删除,有效地避免了卡bug的行为。这样相较于文中,会有审核和监督双重保障。

  2. 选择性公投。就是说,GRC平台管理人员应该有选择性的发放公投。例如若是有关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公投,可以发放到全体群众;若是有关某市城市绿化的公投,则可以只发放到定位显示在该城市的群众当中;按此逻辑推送公投。但如果像某地地震紧急事件的公投,则完全没有必要。各方各部门应立即支援救援,公投的结果对此的影响甚微,如果只注重公投结果反倒会延误当地救援。如果有选择性地推送公投,人们对收到的投票也会更加上心——公投的内容和自己身边息息相关,而不会是文中那样——“我们究竟在为谁投票?”

  3. 实名制注册账号。不仅是对于投票者,也是对于发布公投的个体和组织。绑定个人信息后,会大大提高公投的素质和效率,也让犯罪分子无路可走,让投票者对投票引起重视。

  4. 关于“正义”和“民主”。故事里的看法显然是过于绝对的,认为“正义”是个司法概念,GRC所要维护的“民主”与谁对谁错没有关系。事实上,二者是紧密联系的,黑客注重的“正义”和GRC要的“民主”应该相互融合。在运行中,既要有严格无私的司法保障,确保结果的合理合法;又要符合民意,一切为群众服务,但不能有违准则。

银河奖征文《如果房子会说话》:有意识的房子

《如果房子会说话》作者井上三尺,发表于《科幻世界》2022年2期。故事设定许悦的母亲因离婚与父亲许正亭产生纠纷,被其杀害,临死将自己的意识录入到房子的智能管家“巢”当中。“我”虽然忘记了母亲的身份,但依旧会下意识地保护许悦,最后自爆与许正亭同归于尽。

故事的设定听起来与现在的人工智能有些相似。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定人工智能的特征及提出要求,如自动拉上窗帘,鸡蛋煮嫩一点,晚上睡着后关上空调等等。“巢”就像是房子的管家,是智能炒锅智能空调智能监控家里所有智能的集合体。如今我们已经有了“小度”“小爱同学”这样的人工智能,像故事服务更加周到的智能管家,是不是指日可待了。

虽然“巢”原本是无感情的人工智能,但“我”将意识录入后,也会无意识地做出“母亲”这个身份本能做出的一些事。所以以后会不会出现以“人的意识”为主打的房子管家,人死前将自己的意识录入房子?这样生活在房子里的人听到熟悉的声音,会有一种念想。

按此逻辑,是否能录入活人的意识呢?当然并不是意识能够支配房子一举一动,只是一个类似的说法。现在已经有远在千里之外可以通过摄像头上的麦克风对话的人工智能存在,那么当人远在千里之外,能不能通过简单的方法或者装置知道房子里的情况并进行远程调控呢?现在的留守儿童的空巢老人生活孤独,如果父母或家人能够远程与他们聊天对话,调控房子替他们做个饭,这样的互动不就能减弱孤独的思念吗?现在的技术能够使人远程打开家里的空调加湿器,我相信有朝一日一定能出现“有意识的房子”。

JavaScript
1
https://gitee.com/wang-ruxuan/siger.git
git@gitee.com:wang-ruxuan/siger.git
wang-ruxuan
siger
SIGer
master

搜索帮助